2024年11月18日,由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肖琼老师带领,面向全体在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招募的“活着—生命意义探索工作坊”于鄠邑校区崇文楼427圆满结束。此工作坊为期一个半月,共分六场,每周一次,20名同学顺利完成了本次工作坊活动。
在人生的长河中,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者,在时间的洪流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。“活着—生命意义探索工作坊”是基于学生们对生活、生存反思的精神需求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开设,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,明确人生的目标,增强自我价值感和生命意义感。六场活动分别是相遇、心灵连连看、吐吐“活着”的苦,聊聊“活着”的甜、我的名字我的家庭、我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。每一场都分为热身、主题工作、分享、告别、评估五个环节,使得参与者们能够更好地体验、感受和回味。
工作坊过程中,通过不同的项目,每位同学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体验。例如在第一场相遇环节,通过自我介绍让工作坊内的学生相互了解,建立团体规范,签订契约,增进成员们的信任感,促进成员开放自我;在第二场“心灵连连看”环节,需要大家都蒙上眼罩寻找到你最想要的那双手。戴上眼罩后,屏蔽掉视觉,不再浅显地通过外貌特征,而是伴随着肢体的触碰和心灵的感受,来寻找你最想要的那双手。时间流逝,有的同学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双手,深切感受到了“我需要别人,我也在被需要”,有的学生最终也未找到。这可能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,有时得到,有时失去,有圆满,也有遗憾。
在第五场“大风吹”环节中,通过对每位同学的细致观察,来“抢夺”安全椅,你会发现原来在别人的眼里,你有着这么多特征,而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你的生命,这正是独一无二的你;在第三场吐吐“活着”的苦的环节,我们分享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,并分享自己面对这些挫折时的心情与行为,我们彼此倾听,感受每个生命个体独特的存在意义,悦纳自己,悦纳他人,树立积极生活心态。
在每场活动后,我们都会进行参与反馈,及时反映自己参与的状态和工作坊效果,促使大家积极反思和总结,从中体验活动的成就感。活动采取评估反馈的方法,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关照内心的感受,加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,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追求,助大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,追求生命质量,追寻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。
本次活动,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。今后,相信大家会把在工作坊活动中的所思所得运用于实践之中,努力探索自己的生命意义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自信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。



